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如果说2018年的“热钱撤退”也算寒冬期的话,那么相比之下,电影行业经历了疫情三年的反复折磨,2022年可以说是“冰河世纪”。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2022年春节档60亿票房收官,超过疫情前历年的春节档票房,一时间人们好像有一种错觉——电影行业在疫情的夹缝中生存得还可以。《长津湖之水门桥》更是一骑绝尘,狂揽40亿票房,但即使是有这样天胡开局的博纳影业,在2022年仍然难逃亏损命运。
为了了解在集体亏损的“冰河世纪”,有谁大伤元气,又有谁在弯道超车。娱乐资本论梳理了11家对电影行业影响深远的上市公司2022年年报。
无一例外,11家公司集体亏损,亏损最少的三家是北京文化、博纳影业和中国电影,分别亏损0.61亿、0.72亿和2.15亿,最严重的三家为万达电影、文投控股和华谊兄弟,数额分别达到19.23亿、12.73亿、9.82亿,只有北京文化实现净利润同比增加,但这也是在其大幅缩减业务后的结果。
业绩惨淡的原因不外乎以下几方面:
2022年,有近 46 天全国影院营业率不到 50% ,第二季度和第四季度停业率最高。受此影响,全年票房 300.67 亿元,观影人次 7.12 亿,均较 2021 年下降近40%。同时,片方整体供片不足。全年上映新片 325 部,较上年减少 222 部。从票房分布来看,头部影片是带动大盘的主力军,《长津湖之水门桥》《独行月球》《这个杀手不太冷静》三部影片合计票房近百亿,约占全年票房的三分之一;腰部影片支撑力不足,破亿影片仅有45部。
此外,银幕增长进一步放缓、观影消费观念的改变、档期的不确定性逐渐增加等因素,都制约了2022年的电影行业发展。但同时,可以预见的是,2023年电影行业将会复苏,谁会一蹶不振,谁又能拔得头筹?答案可以从2023年一季度财报中预见。
根据刚刚发布的2023年一季度财报,除了博纳影业因为春节档表现不比去年,造成净利润同比下滑,其余十家公司都实现了净利润同比上涨,有七家公司都实现了扭亏为盈。
净利润最高的前三甲是万达电影、中国电影和横店影视,分别盈利3.16亿、1.82亿和1.49亿,亏损最多的三家为博纳影业、文投控股和北京文化,分别亏损1.08亿、0.55亿和0.12亿。
集体亏损之下,行业如何自救?在外部环境如此不景气的情况下,“降本增效”成为电影行业年度关键词。无论是出品制片公司还是院线公司,纷纷削减主营业务投入,争取更高的产出效率;同时也在进行多元化布局,寻找能缓解压力的“副业”,改善经营情况。
中国电影:创作成本大幅削减72.67%,大力推进高新技术格式电影2022年中国电影主导或参与出品并投放市场的电影共 14 部 ,票房前五分别是《长津湖之水门桥》《独行月球》《人生大事》《万里归途》《奇迹·笨小孩》。
虽然数量上相比2021年的24部减少近半,但是平均单部影片票房产出同比增加约4000万;并且2022年中影出品票房前五影片,票房总和比2021年减少约67亿元,在此情况下仍能拉高平均票房成绩,说明腰部影片作用发挥更加明显,整体市场表现较好。
除了创作板块的降本增效以外,中影集团董事长、全国政协委员傅若清在两会上提出,“我国银幕超8万块世界第一,建议加快高新技术格式电影发展”。为此,中国电影在2022年大力布局发展高新技术格式电影,CINITY新技术获得美国专利注册,与万达、横店、UME和金逸等多家影投公司合作建设CINITY影厅,中影巴可与万达院线建立合作。
创作和科技板块的良好表现,一定程度上抵消了放映板块的亏损,带动整体毛利率微升,但费用和减值仍会影响净利率。
受疫情影响最为严重的上海,2022年上海影院近半年无法经营,导致上海电影放映收入同比下滑48.28%。根据财报披露,其去年未新开直营影院,甚至关停两家直营影院。
即使通过电影《人生大事》《疯了!桂宝之三星夺宝》《超级英雄美猴王:齐天儿》增加了发行业务43.71%的毛利率,仍是无力回天。
值得关注的是,上影集团的“精品内容、大IP开发、产业转型”三大核心战略,其中“大IP开发”和 “数字化”将对公司产生长远影响,已在 2022 年初现成效,并在2023年有了爆发式增长。
上海电影于今年3月7日发布公告,欲以6120.24万元的价格,收购年初爆款动画《中国奇谭》IP运营方上影元文化,作为公司向数字化发展迈出的重要一步。
对此,上影集团董事长王健儿在《望道》的首映礼上表示,公司酝酿这一安排已经近3年时间,“上市公司一定要及早开辟第二赛道,否则就是在疫情中‘等死’”。
这也使其搭上“AIGC概念股”快车,自3月7日发布公告至今,上海电影的股价累计涨幅近三倍。2023年一季报显示,其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78亿元,同比增长12.9%;盈利0.36亿。不过值得观望的是,AIGC的风吹到影视圈,资本迅速膨胀过后,更重要的是如何真正作用到影视公司的战略化转型。
受行业环境影响,博纳影业去年的电影院业务实现营业收入6亿,同比下滑 25.00%,但《长津湖之水门桥》的40亿票房,大大减轻了博纳2022年的亏损压力,在电影投资和发行上分别实现了6.19%和10.30%的毛利率增长。
值得关注的是博纳在剧集上的成果,2022年11月,博纳出品的《阳光之下》姊妹片《不期而至》优酷独播,取得不错的播出效果。此外,电视剧《上甘岭》也已经开机。
去年博纳剧集业务实现营收8363.13万元,同比增长154.74%。尝到了甜头,博纳在2022年加大剧集投入,营业成本1.3亿元,同比增加338.40%。在电影业务不确定性逐渐增加的今天,拓展剧集业务也是自救的方式之一。
院线公司首当其冲,出海、抄底、搞副业?疫情的反复,最先打击的就是放映端。凡是以院线和影投为主要业务的公司,即使亏损无法避免,也不能坐以待毙。行业寒冬中,有人看向海外市场,减轻整体亏损;也有人抗压逆行,意欲豪赌抄底;还有的人艰难挣扎,探索新的路径破局。
万达电影:成也院线败也院线,澳洲院线扭亏为盈根据财报显示,万达电影观影收入营收同比下滑23.92%,是巨额亏损的主要原因。
但在亏损之下,万达院线的票房和人次整体降幅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累计市场份额达到16.8%,呈现出稳步提升。
海外业务方面,公司下属的澳洲院线各项经营稳健恢复,全年票房约 12.4 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67.6%;观影人次 1,530 万人,较上年同期增长 61.9%,业绩实现扭亏为盈,减轻了整体的亏损情况,也在一定程度可以预见2023年国内院线市场的复苏。
在电影制作及发行业务板块,其去年表现也较为一般,受疫情带来的档期不确定性增加的影响。子公司万达影视原计划上映电影 12部,实际只上映7部,其中, 被寄予厚望的《外太空的莫扎特》市场表现不尽人意,仅收获2.23亿票房。
好在,进入2023年以来,随着电影市场走向复苏,万达的业绩也有明显回暖。一季度报显示,其报告期内实现盈利3.16亿,《想见你》《流浪地球2》《熊出没:伴我熊芯》的票房成绩也使公司投资、制作与发行业务逐渐恢复。
横店影视:斥资买影院、力求主出品,横店野心到底多大不难预料,横店影视作为以院线放映业务为主的公司会在2022年亏损。
据财报显示,横店影视在2022年净利润同比减少2422.51%。即便如此,横店影视的扩张野心也是显而易见的。
在行业基本暂停的时候,横店影视的影院总数量却增长了。截至2022年,横店影视旗下开业影院达到493家,同比增加了37家,新增银幕数247块。
去年七月,横店影视发布公告,拟斥资30亿现金收购上海星轶100%股权,虽然最终因双方未能达成一致而以失败告终,但不难看出横店影视弯道超车的欲望。行业的寒冬期也是头部公司“抄底”的好机会,低价收购、快速扩张,提高市场占有率。
此外,横店影视在财报中提到,公司将在2023年大力发展内容板块,探索宣发新模式。
此前横店影视主投主控的电影较少,《你好,李焕英》中作为第八出品方,《独行月球》《流浪地球2》均是以联合出品的身份参与。但横店影视的野心不止于此,在刚刚上映的《龙马精神》《爱很美味》中,均是以第三出品方的身份参与。从“院线公司”到“电影公司”,横店影视还有一段路要走。
金逸影视:高负债率下增长遇困,线上线下搞副业根据财报披露,金逸影视2022年公司总资产45.11亿元、净资产1.49亿元,资产负债率高达96.72%。
2019-2022年,其总影院数维持在430家左右,其中,直营影院数在181-191家浮动,加盟影院数量在238-257家浮动,已经无法实现有效扩张。
就算把扩张困境归因疫情,金逸影视的疲态在此之前就已显露。2015年至2019年,行业整体快速发展,影院及银幕数量增长迅猛,同时期万达电影、横店影视等同业公司门店及营收快速增长。金逸影视影院数量在这段时间增加115家,而营收始终在20亿左右。
面对增长困境,金逸影视表示将把扩张重点放在一二线城市的优质商圈,与横店影视向三四线城市的扩张路线正相反。
此外,依托金逸电商,加强异业合作,多线并行强化新媒体营销。同时通过公众号等线上平台进行线上及线下场景融合,吸引广告主在线上平台投放广告以增加广告营收。
在复合经营方面,金逸影视计划强化影院社交功能属性。打造多功能特色主题影厅,如床厅、情侣厅、按摩厅、儿童厅、剧场厅等;主打“电影+全时段+餐饮”理念,满足多元化消费需求;今年将继续在影城内引进YOOOO SHOP潮玩手办店,将电影档期+法定节假日档期+动漫潮cosplay作品展有机结合。
内容公司照样亏,储备项目能否回血?2022年档期的不确定性逐渐增加,拍摄进度不受人为控制的风险变高,在行业上游的表现是,内容公司制作完成的项目无法进行发行和资金回笼,筹备和制作中的项目成本大幅增加。2023年,行业外部的阴霾一扫而空,积压影片上映,搁置项目重启,内容公司能否回血?
北京文化:全面收缩业务换来喘息,《封神第一部》终于发行北文之所以在2022年仅亏损0.61亿,很大程度上是全面收缩业务后的结果。营收1.08亿勉强破亿,暂时摆脱被退市风险,净利润同比增加54.04%,亏损明显收窄。据2023年一季度报显示,亏损仍在收窄。
但在2022年的影视市场上,北文没有以任何一种形式直接参与任何一部作品。营收中的90.07%是由剧集业务所贡献,电影业务占营收比重仅有9.81%。
财报披露,系列电影《封神三部曲》的第一部已制作完成,暂定名为《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电影已通过内容初审并已取得龙标,计划于2023年暑期档上映。
从剧本创作算起,十年的时间过去了,国内电影行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封神》这次能给北文带来什么、观众对古装魔幻题材是否买账,都值得打一个问号。
除此之外,陆川导演的《749局》也已经进入后期制作,等待取得龙标。其余的项目能否顺利推进,还要看北文能否凭借《封神》重回江湖。
华谊兄弟:储备项目围绕IP,2023一季度初见成效华谊在2022年同样进行业务收缩,几乎完全砍掉了品牌授权及实景娱乐和互联网娱乐两大业务的成本支出,将发展重心回归到影视内容本身。财报显示,华谊2022年影视娱乐板块营业成本占比高达96.32%。
这样的战略布局调整在今年初见成效,2023年第一季度报告显示,华谊在第一季度营收2.33亿,同比增加76.58%,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加91.99%,亏损面大幅收窄。
在已经的上映电影中,有华谊主控的《摇滚藏獒:乘风破浪》《爱很美味》,参投的《流浪地球2》《宇宙探索编辑部》《灌篮高手》;已播剧中,有其主控的《回响》《东北五仙》和参投《战火中的青春》,这些项目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回血作用。
后续的项目储备也较为丰富,系列电影《前任4:英年早婚》 、管虎导演的《狗阵》均进入后期制作阶段,冯小刚执导的《非诚勿扰3》也已经立项备案。
一直以来,光线传媒都属于盈利或亏损较少的选手,但2022年也亏损了7.13亿。主要原因是大部分项目上映计划被推迟,电影业务利润较上年同期有所下降。
不过即便如此,其上映影片数也位于行业前列,包括《狙击手》《十年一品温如言》《我是真的讨厌异地恋》《冲出地球》《我们的样子像极了爱情》《狼群》《五个扑水的少年》(重映)等。
财报披露,光线传媒2023年计划上映的电影项目多达16部,有9部为光线主投+发行。
其中,《深海》《满江红》《交换人生》《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和《这么多年》均已经上映,在此基础上,其2023年第一季度营收4.1亿、盈利1.2亿。
接下来,还有已定档的《我经过风暴》《透明侠侣》《茶啊二中》,张艺谋导演的《坚如磐石》和五百导演的《扫黑·拨云见日》等,也计划在年内上映。预计筹备、制作电影项目多达41部,根据片名推测,既有光线招牌的青春爱情片,也有动画系列电影《哪吒之魔童脑海》《大鱼海棠2》《姜子牙2》《西游记之大圣闹天宫》,还有经典IP改编作品:《白夜行》《三体(新)》。
此外,光线传媒在动画方面依旧在持续发力,成立“光线动画”厂牌,意图打造“中国神话宇宙体系”,世界观、重点任务、时间框架等已完成初步构建,部分具体项目已进入创作阶段;同时,彩条屋也在推进多个重点项目。可以预见,明年此时的光线会交出一份更漂亮的答卷。
下一篇:最后一页
X 关闭
Copyright © 2015-2022 太平洋母婴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豫ICP备2022016495号-17 联系邮箱:93 96 74 66 9@qq.com